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年鉴材料(2021)

      长:刘中民 

  党委书记:金玉奇 

      址: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 

  邮政编码:116023 

      话:0411-84379163 

      真:0411-84691570 

  电子信箱:bgs@dicp.ac.cn 

  网    址:http://www.dicp.cas.cn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50年更名为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1952年转属中国科学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1961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2021年,组织开展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系列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明确“十四五”定位和目标,通过中科院规划局组织的交流评议,获得总体评价;扎实推进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建设,中科院和大连市、大连市和我所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一总部、二基地、三中心;大连先进光源项目被纳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储备项目及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完成持股企业分类和2家不良企业清理,推进持股企业股权有序划转到资产管理公司。 

  2021年,大连化物所扎实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集聚“双碳”科技力量。牵头编写国重体系重组能源领域方向指南,组建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纳入中科院先期试点典型;牵头推进中科院“双碳”国重群建设,研讨形成“双碳战略下科技路径”,发挥建制化优势,推动多能融合区域规划和“双碳”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加快推进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争取分离测量化学和人工光合成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工作,完善组建建议,落实对接上报。设有低碳催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设有化学激光、分离分析化学、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航天催化材料、电化学储能技术等5个中国科学院院级实验室。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DICP-SABIC先进化学品生产研究中心和中法分子筛联合实验室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截至2021年底,大连化物所共有在职职工1129人。其中科技人员799人、科技支撑人员225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54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44人。共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7 

  大连化物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所研究生1525人(含联合培养426人,留学生66人),其中博士生838人,硕士生687人,在站博士后320人。 

  2021年,大连化物所共有在研项目745项(包括新增项目249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项(新增1项)、面上项目167项(新增46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1项(新增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集成项目11项(新增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4项(新增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制项目3项(新增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40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583项。 

  2021年,大连化物所取得多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纳米限域催化”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利用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揭示了F原子的电子角动量对F+HD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动态限域催化效应机理研究、太阳能光催化“氢农场”原创性概念、生物质直接甲烷化新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全面推进工业应用,甲醇单耗进入“2.8时代”;煤基乙醇技术许可合同总产能达285万吨/年;兆瓦级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系统成功运行;煤基费托合成蜡加氢异构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技术完成千吨级中试;全球首套千吨级生物质乙二醇中试装置建成;乙烷氧化脱氢催化剂完成单管实验,通过石化联合会技术鉴定;本草物质科学研究设施预研装置建成产业应用示范平台;氧碘化学激光成功入选国家90周年重要成果展;绿色推进动力系统首次在齐鲁一号卫星完成在轨应用;双通道气相色谱仪用于天和核心舱;广谱燃料电池等多项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全年共发表SCI论文1465篇,专利申请1404件,授权1264件。荣获各级奖励12项,其中,省部级奖励5项。 

  2021年,大连化物所结合新时期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要求,以知识产权体系运行为支撑,以大型骨干企业战略合作和高质量平台建设为牵引,构建了全链条多方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体系。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方面,“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产业化”成功申请弘光专项,作为主要承担单位的先导C“大型低温制冷机及提氦工程示范”获得立项;知识产权体系运行方面,中国洁净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式获批,并被正式授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大型骨干企业战略合作方面,与延长石油、天津渤化等合作进入新阶段,开拓了与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华为等的战略合作,有力促进了我国能源化工、新能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方面,低碳催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纳入新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序列,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甘井子基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科技扶贫方面,与西藏那曲市人民医院共建“高原氢氧医疗研究中心”,协助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开展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底,我所在册持股企业共35家,其中控股7家,从事科技开发人员480余人;2021年度,持股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共17.24亿元。 

  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刘中民院士受邀代表中国科学院出席第三届二十国集团洁净能源技术研讨峰会;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法国电力公司等建立合作渠道;开展中法氢能战略研究,参与国际工程院联盟能源理事会能源终端用户脱碳研究等;与比利时Cordeel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新型液流储能电池样机出口欧洲。2021年度国外来访人数共15人。 

  大连化物所主持出版英文学术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学报》)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化学》),以及国内色谱领域核心期刊《色谱》。其中,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SCI影响因子分别为9.6768.271,在SCI收录的中国化学类期刊中名列前茅;《色谱》中信所影响因子1.823,在其收录的40种化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二。2021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在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中居化学类一区,获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项目资助,并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撰稿人:李振涛、于瀚祥   审稿人:梁波)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