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锂硫电池”课题科技目标、科研管理和财务通过验收

  9月10日,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组织专家在我所召开了“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锂硫电池”课题的科技目标和科研管理验收会,以及课题所属子课题的财务验收会。“锂硫电池”课题包含“C/S复合电极”、“锂硫电池锂保护技术”,以及“锂硫电池电芯与系统”三个子课题,承担单位分别为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物理研究所、苏州纳米与生物仿生技术研究所及我所。验收会的技术专家组由来自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物理所、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10名专家组成。高学平研究员和陈剑研究员任子课题验收专家组组长,艾新平教授和李泓研究员任课题验收专家组组长。财务专家组由来自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韩丹凤正高级会计师担任组长。验收会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其祥副研究员主持。

  验收会期间,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郭玉国研究员、陆雅翔副研究员和陈剑的子课题科研工作总结报告,以及陈剑的课题科研工作总结报告,审查了相关文档和材料,并赴中科派思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组经过认真质询和讨论,一致同意“锂硫电池”课题通过科技目标和科研管理验收。同时,经财务专家组的细致审查,课题所属三个子课题均顺利通过财务验收。

  “锂硫电池”课题研究团队在先导项目的资助下,通过5年不懈的努力,采用了多项纳米材料技术,在解决多硫化锂溶出、提升硫的电化学活性、实现高负载硫碳正极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实现了可实用化的高比能碳硫复合材料的批量制备;研制出锂硫电池适配电解质系列;开发出锂负极的保护技术和高稳定的锂碳复合材料;在电芯技术方面,开发出高硫担载量硫正极的厚极片技术,以及采用金属锂负极的高比能电池的制备技术及设备。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持续提升了锂硫电池的比能量,达到609Wh/kg,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明显提升了锂硫电池的功率特性、环境适应性及储存性能等,并一定程度地改善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课题的多项技术实现转移转化,金属所建成石墨烯中试生产线;苏州纳米所通过将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技术许可天津中能锂业有限公司使用而获得了实际的经济效益;我所与派思集团共同成立我国第一家锂硫电池的专业化生产公司——“中科派思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建成锂硫电池中试生产线,实现电池的工业化生产和销售,电池产品在无人机等领域获得应用。课题共计发表SCI论文5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6项,其中已授权9项,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毕业生27人,硕士毕业生5人。

  高比能锂硫电池是二次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挑战二次电池能量密度的极限也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技术制高点。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和团队联合攻关,创制了高性能的电池关键材料、部件和电芯,系统发展了高比能锂硫电池的连续化生产和制造技术、以及电池的成组技术。通过5年的研发,先导团队对锂硫电池质量能量密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进一步提升的潜力和技术路线,对于未来智能制造面临的技术和工程挑战,对于最适合锂硫电池商业应用的场景有了更为准确直接的认识。该课题的实施使我国在锂硫电池领域的研发逐渐处于优势地位,显著提升了我国高比能电池研发的核心竞争力,为后续锂硫电池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基础。(文/图 祖梦玮)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