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徐元植教授到我所讲学

  

  6月3日,浙江大学徐元植教授应我所韩秀文研究员及研究生部邀请,专程从杭州赶来,为我所博士研究生传授为期三天、十二学时的专业课程。 

  上午8:30,徐元植教授登上催化楼三楼会议室讲台,虽然已是七旬高龄两鬓斑白,却依然精神矍铄,他以一句“回娘家了”亲切开场,为在座的我所100多名研究生以及慕名赶来听课的教职员工讲授了电子磁共振(EMR)研究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前沿发展方向,重点讲解了其基本原理和在催化医学领域的应用技术等情况,讲述了其早年在北大、清华攻读学业以及毕业后到我所工作的经历。 

  电子磁共振于1895年发现后,历经理论积淀,结合计算机技术,已从连续波发展到脉冲EMR的商品化脉冲和便携式谱仪,拓展了国际上研究和应用的新局面。然而,在国内,由于各方面原因,自九十年代以来,EMR研究一直处于低潮,导致这方面人才的匮乏和发展的低迷。徐元植教授1960年开始从事电子磁共振波谱学研究,曾多次访问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20几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50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电子磁共振波谱学的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作为EMR领域的专家和前辈,徐元植教授为EMR在我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摄影 研究生记者团 刘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