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跨领域突破核心技术加速实现“碳中和”

  来源:大连日报

  发布时间:2021-03-09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石朕)“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关键时期。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住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不约而同地为发力“碳中和”出谋划策。

  “我国作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根本原因在于能源及其相关的工业体系主要依赖化石资源。必须重构我国能源及相关工业体系从高碳向低碳化、绿色化突破,形成先进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体系,才能完成‘碳中和’国家目标,同时支撑我国长远发展。”刘中民委员说。鉴于“碳中和”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刘中民委员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跨领域综合交叉的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发挥国家体制优势,超越领域限制,加快形成全面支撑我国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技术体系,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速成果转化落地,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及工业结构全面升级。”

  当然,“碳中和”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刘中民委员提出,应同时部署和加强战略研究,理清国家目标下的总体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图,指导长期发展。同时注重及时总结跨领域专项的成功经验,促进新型创新体系的构建。

  “虽然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但并非所有的行业领域终端都可以用可再生能源——电能替代,于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成为必然。”李灿委员说。“液态阳光”技术则可以规模化解决化石资源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液态阳光’I型技术可以将已经排放和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液态阳光’II型技术则可以从源头上解决二氧化碳排放,实现零碳排放的煤化工过程。”李灿委员进一步解释,“在‘液态阳光’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以及核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

  为了有效实现碳中和目标,“要大力支持绿色氢能的生产和应用,发展大规模、低能耗、高稳定性的电解水制氢新技术,支持大规模高效电解水制氢的研发与示范。”李灿委员建议。另外,在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业,支持推广利用‘液态阳光’I型技术;对于煤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大力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通过‘液态阳光’II型技术实现原子经济煤炭资源优化利用。我国的西部地区具有富裕的煤资源和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最适宜发展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技术。李灿委员提出,“在上述地区,利用‘液态阳光’技术解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并向东部沿海等地区安全输运,由此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助力完成‘碳中和’目标。”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21-03/09/content_1601884.htm?div=-1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