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做好加减法 打通转化路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04

  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转化的核心在于“人”,畅通成果转化机制,是保障科研人员合理收益、提高其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胆改革,对科研人员施行股权激励,由成果市场价值决定持股比例;同时,区分股份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实现了奖励覆盖成果转化全过程。这些措施给成果转化“松绑”,让科研人员得到切实的物质激励,也为他们实现科研梦想添“薪”蓄力。

  杨小君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的研究员,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每天,杨小君带领团队在实验室埋头科研攻关的同时,也处理公司业务,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应用。他的公司生产的超快激光高端加工设备解决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技术难题,并且已经运用在国内部分民用飞机上。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员丁云杰和杨小君一样,多年来致力于应用技术研究和转化。他在将实验室基础研究成果发展到工业示范或工业化的应用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将7项技术实现了工业示范或工业化,年产值20亿元。

  从最初做成果转化时的困难重重,到如今有越来越多政策支持成果转化、保障科研人员收益,经历其中,杨小君和丁云杰的感受最为深刻。

  股权激励,市场价值决定持股比例

  2000年,杨小君大学毕业进入西安光机所,开始从事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在他的回忆里,“所里科研人员收入普遍不高,刚进所的年轻人,每月工资只有800元。”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的政策管得太“死”。比如,科研人员一旦有了科技成果,奖金就要和所有职工一起分,研发者的贡献没有得到充分肯定,主体利益得不到尊重。

  工作上缺乏获得感,杨小君一度想辞职。

  转机出现在2008年。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转化,许多传统科研院所也开始研究和探索如何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西安光机所也着手在相关体制机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过去,西安光机所在完成国家任务和课题验收后,许多成果被束之高阁,导致科研资源闲置。”西安光机所原所长赵卫说:“传统科研院所在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同时,应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真正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成果能否转化成功的核心在于“人”,改革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于立志创业、有企业家潜质的科研人员,西安光机所积极鼓励、支持其创业。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如何保障科研人员的合理收益?对此,西安光机所大胆采用了股权激励方式,让科研人员持有股份,科研人员与投资方的持股比例,完全按照市场价值分配,研究所不进行干预。“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可以获得现金奖励或股份作价股权奖励。这样充分保证了他们的收益,极大调动了他们创新的积极性。”西安光机所副所长谢小平说。

  所里的改革成效日渐显著,杨小君内心干一番事业的火苗也重新燃起。从2010年起,杨小君带领团队致力于超快激光加工技术领域的攻关研究,经过多年努力最终获得突破。2015年,杨小君在研究所的全力支持下成立了公司,梦想有了实践平台。

  细化权益,奖励覆盖转化全过程

  丁云杰所从事的合成气化学、精细化工催化领域的产业化研究,是典型的应用研究。他坦言,在早期做成果转化的时候,最大问题就是经费紧张,特别是团队科研人员的劳务费和奖金。“付出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工作的积极性也就没那么高。”丁云杰说。

  为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2015年开始,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要求,大连化物所先后在2015年、2017年、2019年3次对研究所“对外投资及收益管理办法”的主要条款进行修订,使制度遵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律,充分尊重发明人及主要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要贡献。

  “制度修订后,研究所成果转化形成股权的50%用于奖励前期做出主要贡献的科研人员;剩余50%份额中的40%收益权用于奖励成果转化后做出主要贡献的科研人员;化物所持有股权的5%收益用于奖励管理人员。”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张晨说,这一政策充分考虑到了技术的更新换代、研究组人员流动以及管理人员积极性等问题,“将股份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区分,奖励覆盖了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有效调动了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此外,大连化物所出台《横向经费管理办法》,对委托研发、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的奖励方式作出规定,使不同转化方式的奖励收益保持平衡。

  丁云杰说:“以前,横向课题(经费来自企业等)项目完成后剩余经费的40%作为奖金奖励研究团队,现在所里将这一比例提高到80%,团队科研人员的收益增加了,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

  以往,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往往与论文数量挂钩,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科研人员在这方面没有优势。为此,许多科研院所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对投身不同方向的科研人员进行分类评价,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建立科学评价指标。

  “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项目也可拿去参与职称评定,大家也不用为职称发愁了。”丁云杰说。

  产研并举,技术研发与市场接轨

  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普遍面临两个“一公里”难题:一是缺少启动资金、无法迈出创业的“最先一公里”;二是缺少转化平台,科技成果很难快速转化为产品,走完“最后一公里”。

  杨小君说:“在公司成立初期,西安光机所为我们解决了这两大难题。所里与西安高新区、陕西省科技厅等机构,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基金,为公司提供了第一笔资金支持,并且同意所里一些科研人员在公司兼职,实验平台和研发设备等也可以随时为我们提供研发支撑。”

  同时,杨小君也继续在西安光机所的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里进行自己的科研工作。谢小平说:“我们鼓励科研人员去做转移转化,同时也可以在研究所承担课题,和研究所一起推动学科发展,让研发始终保持创新活力。”

  产学研并举的新模式,对科学研究本身产生了反哺作用。“我们科研人员在和市场打交道时,可以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就能回过头来丰富研究所相关学科的研究。我们过去通过看文献来找方向,研究的课题企业并不感兴趣,现在转而面向市场,对院所、企业双方都有利。”杨小君说。

  在大连化物所,基础研究做得好,同时产业化也富有成效的科研人员不在少数。丁云杰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做项目时遇到的问题会仔细推敲、探究机理,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了基础研究的进展,两者相辅相成。”丁云杰说。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12/04/nw.D110000renmrb_20191204_1-12.htm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