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春天(中国科学报2019-03-26)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03-26

  ■辛勤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一个硬道理:科技强则中国强。回首改革开放大潮下的这些年,中国的综合国力愈发强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等与科技相关的主题词成为最响亮的时代音符,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人沿着科技报国之路,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大连化物所也成长为兵多将广、设备精良的综合性研究所。

  为了解国际催化学术界和向国际催化学术界介绍中国,1980年,中国派出郭燮贤、林励吾等人首次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催化大会。郭燮贤应邀在会议上作了题为《中国催化研究概况》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中国催化研究历史、现状、队伍、研究领域、实验设备……这一系列内容引起了国外同行的注意。

  为了聚集人才强化国家急需的科学技术,国家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中石化……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中心。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首批建成的实验室,也由此开启了中国催化界同仁走向国际催化学术交流平台的新阶段——了解和学习阶段。

  国家开始向美国、欧洲、日本派出大批访问学者和留学生,邀请国外知名科学家访问中国。大连化物所前后派出上百名访学时间长短不等的不同层次的访问学者、留学生,这些人中有些留在国外,其中有的已成为知名教授或事业有成;大部分学成回国,成长为栋梁之才和催化学术界精英。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连化物所成为催化学科领域的领头羊,也成为国际上颇具影响的催化研究中心,国际上名家、教授访问讲学频繁,合作研究来往不断。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乃至中国催化学术界如何尽快走向国际催化学术交流舞台,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造就大批学贯中西的人才,是当时中国催化学术界重点考虑的问题。鉴于当时的条件和形势,郭燮贤先生等筹划:先后开展同以美国加州大学教授A.T.Bell(时任加州大学化工系主任、国际催化委员会主席),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田丸谦二(时任东京大学副校长、国际催化委员会主席),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田部浩三(时任北海道大学校长),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B.Delmon(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教授M.Che(时任国际催化委员会主席)等为代表的国际学术合作。

  合作方式以举办和参加双边、多边国际学术会议为主。例如:先后主办了中日贵金属学术会议,中日美催化会议,第四届国际溢流会议(我国催化界组织的第一个由15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第五届无机膜国际会议等。会上签订双边协议,开展实质性国际学术合作,实验室以这种方式派出了上百名学生和访问学者。

  回顾当年,为组织、筹备中日美催化会议,郭燮贤先生等可谓煞费苦心,竭尽全力促成会议圆满召开。第一届在大连召开的中日美催化会议举办得非常成功,为后来的国际催化精英聚会开了个好头。随后在北海道(札幌)、厦门、芝加哥、札幌、北京又召开了5届中日美三国催化学术会议,这6届中日美三国催化会议成为颇具代表性的系列国际学术会议。2000年,在西班牙哥拉纳达国际催化大会上,中日美三国催化学术会议拓展为亚太催化大会(以下简称APCAT),常设秘书处在大连,肖丰收教授任秘书长。后来,APCAT会议分别在韩国、日本、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举办。这个系列会议已连续举行了13届,已经成为与北美催化会议、欧洲催化会议并列的世界催化三大区域性系列会议,其规模和学术水平、影响仅次于四年一届的国际催化大会(ICC)。

  改革开放实施的一系列举措,极大促进了我国与国际催化学术界的频繁交流,加强了我们与国际的联系,我国科学家也逐渐赢得了国际学术声望与地位,以及学术交流的话语权。1984年,蔡启瑞、郭燮贤被推举为国际催化理事会理事(第二任是郭燮贤、陈懿,第三任是李灿、何鸣元,现在是包信和、王野)。李灿还被推选为国际催化委员会副主席,随后升任主席。

  国际催化大会是催化学术界的最高盛会,如同奥运会一样,每四年召开一次,我国几代催化人连续三次申办,终获成功。2016年,国际催化大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中国进入世界催化大国行列,进一步增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前由于各种原因实验室设施陈旧,设备水平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有色—质谱仪、多功能电子能谱仪、原位红外光谱装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革开放后,国家不断增加科学研究投入,大连化物所引进了大批先进仪器设备:超高分辨分析电镜、多功能能谱仪、高分辨分子光谱仪、固态核磁谱仪……现在的大连化物所实验室设备很精良,来实验室访问或进行学术交流的同行都赞不绝口。

  不但如此,大连化物所还自行组装了许多国际很少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如原位红外—质谱—热脱附装置、紫外拉曼光谱、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深紫外光电子发射电子显微镜等;还研制建立了各种原位装置、紫外拉曼光谱、时间分辨红外光谱仪、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纳秒瞬态吸收和发射光谱仪、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飞秒瞬态吸收和受激发射光谱仪、深紫外光电子发射显微镜、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这些仪器、设备、装置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和运行成功,大大强化了大连化物所的原始创新能力,保证了大连化物所站在学科前沿进行科技创新。

  为了提升科研人员对这些大型高精尖仪器设备的使用水平,大连化物所举办了各种讲座、学习班。其中,从2007年至今,在大连、金华、成都、合肥、桂林、兰州、抚顺、郑州、广州等地先后举办了十届高级讲习班,做到“理论助技艺,仪器显威力”。

  大连化物所老一辈科学家、科研组织者多年来形成了优良传统:科学研究始终同国家、社会的重大需求密切结合,从建国初期直至“文革”期间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合成氨净化流程三个催化剂使我国合成氨工业从上世纪40年代水平提升至上世纪60年代水平(当时的国际水平),重水分离技术为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助力,航空煤油工艺技术解决喷气飞机的燃料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大连化物所人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不断开拓创新,为国家作出了新贡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当下,我国正在从催化大国向催化强国迈进,我们尚需强化科学和团队精神,就像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各有各的任务,一同去取经。祝愿大连化物所不断取得新成绩,祝愿大连化物所人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辛勤,1939年4月生于哈尔滨,196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教授/研究员。曾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大连化物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秘书长。现任《催化学报》顾问、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顾问委员、大连化物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3/344616.shtm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