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建议:尽快推动“国家实验室”落地(大连晚报2019-02-27)

  来源:大连晚报

  发布时间:2019-02-27

  2月25日,大连化物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的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就连中午也只有半小时的吃饭时间。今年对大连化物所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因为今年将迎来大连化物所建所70周年,化物所将举行系列活动,活动基本会贯穿全年。作为所长刘中民恨不得一天能有48个小时!直到晚上7点多,记者才与刘中民所长取得了联系。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即将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刘中民从很早就开始为自己的提案做准备,“这些虽然落在纸面上还没有完全成型,但在我脑中早已想过无数次了。”

  A 他想推动“国家实验室”尽快落地

  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刘中民曾用7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命感油然而生!他每年都会带着精心准备的提案上会,今年也不例外。

  刘中民告诉记者,他准备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国家实验室。早在2006年,国家科技部就提出了“国家实验室”的概念。从那时起,大连化物所就着手准备着,近几年也一直在努力希望国家实验室能够早日落地。“这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发展,习总书记在多个会上都提过建立国家实验室,建立国家实验室意义重大,将为科技研发带来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应当尽快行动才好。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至今全国还没有一个国家实验室建成。这次,我想在两会上呼吁一下,尽快推动大连化物所‘国家实验室’的落地。”化物所早已做好准备,大家也都期待着刘中民此次两会之行能够带来好消息。另一个提案则是关于振兴东北的,他建议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应该积极推动在东北的央企参与。因为东北的央企多,占据东北地区整个GDP的很大一部分,“如果央企不到位,那么振兴东北是空的。”对于这个提案,刘中民也坦言现在还没有最终完善,虽然脑中对这个问题很熟悉,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B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刘中民颁奖

  刘中民的头衔很多,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化物所所长、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等,他经过20多年的坚守,终于使“以煤代油”技术在中国落地生根。烯烃是生产塑料的基本原料,传统的烯烃生产主要依赖于石油资源。“我国是个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每年生产烯烃需要消耗原油近1亿吨。我们研究的就是设法用煤炭替代石油来生产烯烃。”刘中民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不少发达国家就相继启动“以煤代油”科研攻关计划。“但长期以来,在甲醇制取低碳烯烃这一关键环节上始终无法突破。”1990年,博士毕业的刘中民正式加入甲醇制烯烃课题研究团队,成为我国煤炭清洁转化事业的“主力”。

  1995年,研究团队经过两年奋战,完成了“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烯烃工艺”技术年产60吨烯烃的中试试验,并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当法国科研机构高薪聘请刘中民时,他说:“尽管他们开出的条件很优厚,但甲醇制烯烃研究在等着我,国家任务在等着我,我必须回来。”2006年5月,世界首次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工艺名:DMTO)工业性试验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宣告成功。2010年8月,DMTO装置项目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投料试车一次成功,这是世界上首套大型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率先实现了甲醇制烯烃的核心技术及工业应用零的突破。

  2014年,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获奖代表刘中民颁奖。“这是对我们团队的最高褒奖。”刘中民表示。2017年1月11日,大连化物所和延长石油“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成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纯度达到99.71%,主要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对于缓解我国石油供应不足,石油化工原料替代,油品清洁化、煤炭清洁利用及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2017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刘中民顺利当选。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zb.dlxww.com/dlwb/html/2019-02/27/content_1489376.htm?div=-1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