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多面的国际合作初具规模——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牵手32个国家科技专家 任职89个国际机构(大连日报2010-03-26)

张一峰 记者阎红 发布时间:2010-03-26

来源:大连日报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把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实现世界一流研究所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国际交流与合作内容不断加深,形式灵活多样,国际知名度大幅提高。

大连化物所已与世界32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关系。近年来,大连化物所每年有150多位科技人员被派往国外从事学术交流和进修,300多位国外科学家来所访问。有26位科学家在89个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其中,担任国际会议大会主席的有4人,国际刊物主编2人,国际重要学术机构理事2人。中科院院士李灿于2008年起担任国际催化理事会主席,成为当选这一催化领域最权威的学术组织主席职务的第一位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

大连化物所的国际合作主要分为3个层次:一是和国际上的科研机构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并承办相关国际会议;二是与国际同行共同承担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三是与国际著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联合技术研发中心、联合科研团队等。一整套立体、多面、有深度的国际合作模式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既提高了大连化物所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声誉,也让化物所从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丰厚的资本来支持科研工作,确保科学研究工作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并有力推动了高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转让和产业化等方面的合作。

活跃广泛的国际交流,扩大了大连化物所的国际学术影响。多年来,大连化物所成功举办了28个高层次的双边和多边国际会议。2003年,在大连召开的第三届亚太催化大会决定,由我国(具体由大连化物所)牵头发起成立亚太催化学会,表明我国的整体催化学术水平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初步认可。2004年,第七届国际天然气转化会议在大连召开,这是该会议首次在亚洲国家召开。2008年,有着“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奥林匹克”之称的国际生物技术大会在大连召开,大连化物所作为承办单位之一,与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数十位各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等多位国际生物领域著名专家展开面对面交流,扩大了与国外生物领域的深层次合作。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10-03/26/content_334497.htm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