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李灿就研究生招生建议 要避免人才“近亲繁殖”(大连日报2010-03-10)

记者董国勋 姜成坤 刘星 发布时间:2010-03-10

来源:大连日报

 

本报北京专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物所李灿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慨地说,现行的研究生保送制度存在诸多弊端,造成人才“近亲繁殖” ,浪费了教育资源,他提出建议,要求解决上述问题。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规定:高校接受本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校“推免生”总数的70%;同时鼓励“推免生”报考外校。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高校的做法扭曲了教育部的精神,硬性规定排名较前的推荐免试优秀学生强留本校,或与其他相当高校交换,使得“推免”制度成为本校截留优秀学生的措施。

李灿认为,这些做法防碍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造成的弊端是多方面的,例如:高校对推免生的保护政策不利于国家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分配效率的最大化。除了一些条件好的高校外,我国许多高水平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在科研经费、科研条件、导师队伍、培养水平及科研成果等方面具备许多高校所没有的培养高端人才的优势,而这些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数量有限,能够接收到优秀推免生的数量更少,这使得国家雄厚的科研和教育资源浪费。

李灿说,高校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人才“近亲繁殖”,严重影响研究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这也恐怕是钱学森先生生前忧虑的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之一。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著名大学,一直倡导自己培养的大学生到其他学校或研究机构继续读研究生。自己培养的博士也很少直接留在本校做助理教授,多到其他地方做博士后和谋求学术发展。

李灿建议,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推荐学校和接收单位均应制定科学、规范、明确的推荐标准和接收标准及公开透明的操作程序。为避免培养人才的亲缘化、地缘化,高校应加大外推免试优秀生的比例,甚至建议取消这种比例或限制留本校推免试优秀生的数量;高校之间应控制推免生等额互换的数量,放宽对推免生自愿进入高校外科研机构深造的限制,让推免生自主选择导师和单位。在外推比例中鼓励排名较前的优秀学生到国内著名研究机构深造,以充分利用国家的教育和科研资源。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10-03/10/content_328653.htm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