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杨学明——让应用科学走得更远(经济日报2012-01-13)

  记者 单超哲  发布时间:2012-01-13

  来源:经济日报

  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刚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杨学明。当选院士,让他有些激动,但他又说:“这只是做学问、做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成绩,科学研究的路还长着呢。”

  杨学明的研究方向是分子反应动力学。杨学明说,这是重要的基础科学,比如高空中的臭氧层,它保护着人类的生存,人类对氟利昂等的大量使用,就会破坏臭氧层,我们就要研究探索这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并采取怎样对策;再比如水在光照下被分解,分子怎样被分解……“基础科学的研究,能够促进人类不断探索新的科学,让应用科学走得更远。”

  今年49岁的杨学明,1982年考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1991年,杨学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做博士后。

  “求学期间,我真正学会了独立做研究的能力,树立了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真正感受到做研究的乐趣。”杨学明说。2001年,杨学明应邀到大连化物所访问,时任大连化物所所长包信和盛邀他归来工作。看到祖国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为科研工作创造的良好环境,杨学明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毅然来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

  在大连化物所担任研究员、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杨学明带领科研团队,利用自行研制和原创的各种国际领先的科学仪器,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备受国际瞩目的重要研究成果。他的系列性研究工作将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并通过与学者的合作,解决了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些科学难题,在反应过渡态动力学以及非绝热动力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走进杨学明的实验室,他指着一台插满管线的装置说,“这是我们2004年自行研制交叉分子束——氢原子里德堡态飞渡时间谱装置,正是借助这个精锐武器,我们得到的实验数据达到了国际上有分子束技术以来的最高水平。”

  由于商业仪器和实验室现有装置都无法满足杨学明开展的实验,他自己动手建造了国内第一台里德堡态飞渡时间谱仪。“你能做出别人没有的仪器,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现象,得到别人得不到的结果。”杨学明说。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paper.ce.cn/jjrb/html/2012-01/13/content_185938.htm#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