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表我所纳米催化研究成果

 

  4月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Nature, 458 (2009) 746-749)发表了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文杰研究员研究组在纳米催化的形貌效应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对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剂粒子尺寸和形貌的精确调控,突破了水汽存在下非贵金属低温一氧化碳催化氧化的难题,在纳米催化基础研究和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大气环保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申文杰研究员等利用纳米催化材料的形貌效应,使金属氧化物能够较多地暴露高活性晶面,从而表现出很好的CO氧化性能。通过对制备条件的精确调控,成功地制备出了结构规整的Co3O4纳米棒,其中活性(110)晶面占纳米棒表面的40%以上。由于(110)晶面含有较多的CO氧化的Co3+活性位,即使在零下77摄氏度水汽存在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实现CO的完全转化,其反应速率是通常四氧化三钴纳米粒子的10倍以上。这类Co3O4纳米棒在接近汽车发动机冷启动的条件下表现出非常好的CO氧化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这种通过形貌控制优先暴露活性晶面的方法还可以适用于其他金属氧化物体系,这一研究成果对纳米催化的基础研究和开发新一代高活性的氧化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作为本期的重点文章,在同期《自然》杂志677页还作为背景报道刊发了对申文杰研究员的采访,以进一步突出此项研究工作。(文/图 501组)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